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4年院士进校园活动——潘德炉院士走进建德严州中学

日期:2024-12-02 17:11:07 查看:1477
11月29日下午,2024年“院士进校园”活动走进建德严州中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给这里的学子们上了一堂卫星海洋遥感科普课。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力军,建德市委常委周密,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建德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建德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严州中学师生参加此次活动。

潘德炉院士,我国卫星海洋遥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开创者之一,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荣誉副理事长、国家海洋信息化技术专家组组长、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专家。他的研究让我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先进,跻身国际前列。
讲座之前,严州中学夏安腊校长致欢迎词。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力军向严州中学赠送了《杭州院士》丛书。《杭州院士》以精炼的文字介绍了108位杭州院士的成长故事和研究成果,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杭州院士的故事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多学习的启发。


潘德炉院士给同学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我国卫星海洋遥感的新进展》。也许觉得卫星遥感对同学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潘院士从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说起,古人就对无限的天空充满了好奇,想像孙悟空那样上天入地。明朝有位士大夫叫万户,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坐在绑上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飞向天空。但是火箭在高空爆炸了,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人们称他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直到 1955年10月钱学森先生回国,才有了现代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人类渴望的天空,早已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一片蓝天,而是蕴含无数奥秘的宇宙。今天中国航天已经到达了月球背面,离航天员登月也不遥远了。
如今,我国卫星海洋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怎么样的,潘院士也做了系统的介绍。面对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卫星遥感可以起到“千里眼、活地图”的作用。比如科学考察进行环境观测,离不开它;海洋渔业的智慧开发,帮助渔船预报渔汛、气候等,离不开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卫星海洋遥感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谈到未来,潘院士说,我国目前科技领军人才稀缺。在座的学生们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也给大家提出了他心目中”现代合格的中学生”的标准,那就是做“有报效心的人,爱问问题的人,坐得下来能钻得进去的人,有创新冒险想法的人,大度有团队精神的人,智商与情商并重的人”。
讲座结束后,潘院士和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杭州科协“院士进校园”活动已连续3年走进严州中学,深受师生们的欢迎。通过院士亲身讲述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让同学们可以面对面地与院士交流,切身感受大家风范,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建德青少年以科学家为偶像的正面价值观,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品格,感染鼓舞建德青少年牢记崇高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次“院士进校园”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建德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建德市科协、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承办。(院士中心)